長慶隆豆腐機--臭豆腐的來歷和歷史傳說

53

許多人都不愛吃臭豆腐,一聞到那個味就很臭,但都是聞起來臭,吃起來香氣四溢。嫩嫩的味道。臭豆腐是中國漢族特色小吃之一,撒播于中華,及國際其他地方的豆腐發(fā)酵成品。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飲食文化吧。


相傳清朝康熙八年,由安徽黃山來京趕考的王致和金榜落第,閑居在會館中,欲返歸故鄉(xiāng),交通不便,旅費皆無,欲在京攻讀,預備再次應試,又距下科試期甚遠。無法,只得在京暫謀生計。

  王致和的家庭原非賦有,其父在家園開設豆腐坊,王致和年少曾學過做豆腐,于是便在安徽會館鄰近租借了幾間房,置辦了一些簡略的用具,天天磨上幾升豆子的豆腐,沿街叫賣。時值夏日,有時賣剩下的豆腐很快發(fā)霉,無法食用,但又不甘心廢棄。他苦思對策,就將這些豆腐切成小塊,稍加暴曬,尋得一口小缸,用鹽腌了起來,以后歇伏歇業(yè),專心攻讀,逐漸地便把此事忘了。

  秋風颯爽,王致和又重操起了舊業(yè),再做豆腐來賣。猛然想起那缸腌制的豆腐,趕忙翻開缸蓋,一股臭氣撲鼻而來,取出一看,豆腐已呈灰色,用口測驗,覺得臭味之余卻蘊藏著一股濃郁的香氣,雖非美味佳肴,卻也耐人尋味。送給鄰里品味,都稱贊不已。

  致和屢試不中,只得棄學經(jīng)商,按曩昔試做的辦法加工起臭豆腐來。此物價格低廉,能夠佐餐下飯,合適收入低的勞動聽食用,所以逐漸翻開銷路,生意日漸興隆。后經(jīng)曲折籌集,在延壽街中心路西置辦了一所鋪面房,自產自銷,批零兼營。據(jù)其置辦房子的契約所載,時為康熙十七年冬。

備案圖標.png吉公網(wǎng)安備 2202820200001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