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工貧困戶回家創業 豆香溢滿農家屋

177

11月19日,在婁底市婁星區雙江鄉新莊村,站在剛建成的新房前,劉喜紅夫婦露出了幸福的微笑。身后的紅磚房,就是他們勤勞致富、擺脫貧困的見證。

一年前,這一家人還處在貧困之中。劉喜紅曾是新莊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有71歲的母親要贍養,要照顧身患腦癱的妹妹,還要撫養3個女兒。因為家庭貧困,全家7口人一直擠在祖輩留下的4間土磚房里。

窮則思變。劉喜紅與妻子黃小紅走出大山,加入到南下務工的行列。因為文化水平低,他們只能從事一些體力勞動,收入并不高。在城市摸爬滾打多年,劉喜紅發現原生態、純手工的豆制品越來越受到城里人的喜愛,而自己以前恰好學過“打豆腐”。

兜里有糖,日子不能越過越苦。”劉喜紅決定回家創業。

2014年,劉喜紅帶著妻子黃小紅回到老家,干起了“打豆腐”的行當。

發豆、磨豆、濾漿、燒漿、推漿、上匣、壓石,黃小紅跟著丈夫一點一點學,一點一點摸索。文化程度不高的她,記下了一本厚厚的“豆腐秘笈”。

然而,創業并沒有想象中的容易,要么豆腐很快就酸了,要么就是賣不出去。夫妻倆沒有氣餒,倔強地堅持了下來。黃小紅說:“想要過上好生活,首先要能吃苦、有信念,不能輕言放棄。”

為了開拓市場,夫妻倆晚上“打豆腐”,白天送貨、聯系商戶。只要哪里訂豆腐和豆漿,不管多遠、不管刮風下雨,他們總是第一時間騎上摩托車送貨。“有一次,由于路面濕滑,我騎車摔倒在地,站都站不起,擔心一車豆腐糟蹋了,又霸蠻趕緊爬到摩托車那邊去看。”回憶起那段日子,黃小紅禁不住淚流滿面。

2017年,劉喜紅夫婦的豆腐事業迎來了曙光。婁星區紀委監察局扶貧工作隊進駐新莊村,工作隊隊員結對幫扶劉喜紅夫妻倆,還請來了專家,幫他們提高打豆腐的手藝。

通過專家指導,夫妻倆學會了如何保證熱天的豆腐不變酸,“打”出來的豆腐鮮嫩、爽滑。同時,扶貧工作隊還通過電商平臺和“朋友圈”“生活圈”“工作圈”推廣劉喜紅夫婦的產品。原汁原味的高品質豆腐,很快成了“香餑餑”。

劉喜紅開心地說:“現在每天可以賣10匣豆腐。雖然天氣越來越冷,但銷量還在增加。”“忙的時候,一天只能睡4個小時,但看到自己做的豆腐都能賣完,再苦再累也高興!”談起紅火的生意,黃小紅臉上盡是喜悅。

在扶貧工作隊幫助下,我們計劃擴大生產規模,建一個100平方米左右的豆腐加工作坊,由單純的豆腐發展到豆腐干、油豆腐、麻辣豆腐等。”劉喜紅信心滿滿地說。

備案圖標.png吉公網安備 2202820200001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