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制品創(chuàng)業(yè)成功案例

614

在貴陽市民生路,一家叫‘世紀新’的豆腐坊門庭若市,店面上豆?jié){、麻辣豆腐、油炸豆腐、白豆腐等10多個品種琳瑯滿目.店老板是余華方.2005年,余華方從貴陽商專畢業(yè)后,當過業(yè)務員,做過超市導購員,卻苦于吃‘青春飯’,沒有一技之長將以后的生活過好.

余華方發(fā)現(xiàn)人們的生活都離不開豆制品,早餐要豆?jié){,吃飯用豆腐,2006年,余華方花費五千多元錢到昆明學習豆制品加工技術,兩個月后,他熟練掌握了制作各式豆腐、豆?jié){的技術.隨后,在烹飪學校的鼓勵支持下,余華方開始嘗試他的第一次自主創(chuàng)業(yè).

第一次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費用是余華方借來的3萬多塊錢,用這筆錢,余華方在昆明一個比較偏僻的街市上經營了他的第一個豆制品店面.豆制品店開張以后,一直慘淡經營,勉強維持兩個月后,豆?jié){店由于資金不足不得不關門.

首次的自主創(chuàng)業(yè)經歷短暫而慘痛,在2006年至今的3年時間里,余華方一直在總結和思考當時創(chuàng)業(yè)失敗的原因,他發(fā)現(xiàn),首次自主創(chuàng)業(yè)失敗是店面的地理位置選擇不當、服務經驗不足、缺乏經營管理經驗這三大原因共同導致的.

從哪里跌到就還從哪里爬起來,所以我決定還走開豆腐坊這條老路.雖然還是開豆腐坊,但余華方這次謹慎得多.為了避免經營過程中資金鏈斷裂,余華方一咬牙從農信社貸款6萬元,借款5萬元,準備了總計11萬元作為創(chuàng)業(yè)的持續(xù)投入資金;提前一個月開始選址和市場調研,做足前期功課;使用最新的電子豆腐制作機器,保證技術不落后;找來剛畢業(yè)的幾個大學生作服務員,培訓兩個月,提高服務質量.經歷過一次失敗的余華方操作每一個步驟都十分謹慎.

看著門庭若市的豆腐坊,余華方掩飾不住自己的得意,取‘世紀新’豆腐坊的名字有兩個原因,一是和時代比較貼近,二是覺得重新創(chuàng)業(yè)是個新的開始,希望有個好的前景.

先進的技術和周到的服務讓余華方的豆制品店日漸紅火,余華方也充滿成就感.

案例二:

在這5萬“豆腐郎”中,能夠年銷售額過千萬元、做出自己品牌的,只有鄢維斌一個。

全國著名的“豆腐之鄉(xiāng)”鐘祥市石牌鎮(zhèn),有5萬人在全國各地做豆腐、賣豆腐,據(jù)說每年春節(jié)帶回的資金有3億元。

在這5萬“豆腐郎”中,能夠年銷售額過千萬元、做出自己品牌的,只有鄢維斌一個。一鄢維斌出身貧寒,幼年喪父,靠哥哥、嫂子拉扯成人。上學時,鄢維斌成績很好,一直當班長。他夢想著考上名牌大學,將來做一番大事業(yè)。可當高考臨近時,鄢維斌猶豫了:按照自己的學習成績,考個大學沒問題。可一旦金榜題名了,哪兒來錢交學費,不是又要增加哥嫂的負擔嗎?

看著哥嫂忙里忙外、疲憊的身影,鄢維斌痛苦地作出決定:不參加高考。

從此,鄢維斌開始跟著哥嫂做豆腐、走村串戶賣豆腐。鐘祥地方有一句俗語:“世上有三苦,撐船打鐵磨豆腐”,鄢維斌干了一陣才懂得這句話的厲害。

1987年秋天,瘦瘦高高、文質彬彬的鄢維斌每天挑著近百斤的豆腐擔子,到各村叫賣。一斤豆腐換一斤米,擔子始終那么沉。每天要走20多公里路,肩膀上磨出厚厚的老繭。有時不小心踩進水坑跌倒,或是碰上惡狗追趕摔跤,一擔豆腐全潑了,又心疼又害怕,一個人坐在田埂上抹淚。

苦雖苦,但鄢維斌心中有個信念從未磨滅,那就是:行行出狀元,賣豆腐也要賣出名堂來。挑了3個月豆腐后,鄢維斌對哥哥說:農村消費水平有限,交通不便,我們要到大城市去發(fā)展。

二在聽到同鄉(xiāng)介紹蘭州人愛吃豆腐、但沒人做豆腐的信息后,鄢維斌決定將蘭州作為他“城市攻略”的第一站。

1988年,鄢維斌在蘭州開了一家小豆腐店。靠著勤勞本分、豆腐口味好,小店贏得了周邊居民的信賴和喜愛。鄢維斌回憶,當時一天能賺5.86 元,這已經讓他十分滿足。當年春節(jié),他沒有回家,因為舍不得賺錢的機會。結果,過年15天,他一個人做豆腐、賣豆腐,純賺600元,積累了有生以來最大的一筆財富。

鄢維斌是個閑不下來的人,一有時間就到處尋找商機。他打聽到一些高校食堂需要豆腐供應,便到那些學校擺攤銷售。他還做些麻辣豆豉、香干等豆制品,騎三輪車送到各集貿市場去批售。

懷著這種夢想,鄢維斌先后輾轉到北京、廈門等城市發(fā)展,都沒碰到好機會。三1997年底,鄢維斌來到武漢創(chuàng)業(yè),在武昌楊園開辦了一家豆制品加工廠,給附近的一些集貿市場供貨。

1998年9月,中百倉儲超市公司買手找到鄢維斌,對他說:“鐘祥石牌鎮(zhèn)被稱為‘豆腐之鄉(xiāng)’,許多消費者說你有祖?zhèn)髋浞剑垢龅煤贸裕阍敢饨o我們公司供貨嗎?”

對于中百倉儲發(fā)出的邀請,一直在苦苦尋找商機的鄢維斌求之不得。

況且,只需1000元進場費,還可以從日后的貨款中分期扣除。

鄢維斌這樣形容成為中百倉儲的供應商后的感覺:“天地一下子開闊起來。”隨著中百倉儲的分店越開越多,鄢維斌公司的銷售額從每月3萬元直線上升為每月近70萬元,建起了廠房,雇了上百個工人。

正當鄢維斌為實現(xiàn)理想而喜悅時,中百倉儲總經理程軍向他提出要求:給豆制品注冊品牌,到賣場生鮮區(qū)建造豆腐坊,現(xiàn)場制作,將豆腐賣出文化味兒來。

2002年,鄢維斌打出品牌“豆香聚”,并注冊商標。2003年,中百倉儲友誼路店開業(yè)時,人們在生鮮區(qū)發(fā)現(xiàn)了一處古香古色的別致建筑???鄢維斌的“豆香聚”豆腐坊,這是江城第一個開在超市里的豆腐坊。在這里,消費者不僅可以親眼目睹豆腐制作的全過程,放心購買,還能從刻在墻上的文字里,了解豆腐的歷史淵源、營養(yǎng)成分。

鄢維斌說,雖然在超市里搞現(xiàn)場制作,需要添置設備、增加人手,成本提高了不少,可是“豆香聚”的牌子打出去了,讓許多消費者一買豆腐就能想到“豆香聚”,值得。

去年以來,中百倉儲到省內二、三級城市開店,鄢維斌也將“豆香聚”開到那些城市,一方面給超市供貨,一方面也把自己做成了全省連鎖的豆制品公司。

四目前,“豆香聚”豆制品公司總資產達300萬元,年銷售額突破1000萬元。鄢維斌說,3年之內,他有信心將公司的年銷售額做到3000萬元。

你也想要豆制品創(chuàng)業(yè)么?快來長慶隆考察一下豆制品機械吧!

文章分類: 干豆腐機選購
分享到:

備案圖標.png吉公網安備 2202820200001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