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小故事--大詩人袁枚曾為豆腐折腰

138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溧水、江寧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筑筑隨園,吟詠其中。

袁枚好吃,也理解吃,是一名烹調名家。所著《隨園食單》堪稱集我國烹調之大成,對飲食 文明起到了承先啟后的感化,為清朝浩繁飲食專著之首。


清朝乾隆年間,袁枚在沭陽擔負知縣,有一次在海州一名名流的宴席上,看到有一道菜是用 芙蓉花烹制的豆腐。這豆腐制作得異常分外,色若白雪,嫩如涼粉,香如菊花,精致似凝脂,透著 一股熱騰騰的清鮮厚味,看了讓人眼饞,聞了便使人流口水,袁枚夾了一塊,細細品味以后,退席 前去豆腐店,向客人就教制作方法。


雇主是位大哥閑留在家的仕宦,見如許一名聞名遐邇的大文豪、縣官屈尊登門就教,心想這 但是本身難得的一種光榮,就有意搭架子,忍不住說道:“一技在身,勝過令媛,這制法怎能隨意馬虎 傳人?”


篤誠的袁枚聽了信以為真,請求老者開個價。雇主意袁枚一副懇切而又著急的模樣,便故 意開個打趣道:“這是金不換哪!陶淵明昔時不為五斗米折腰,現在請問你能否愿意為這豆腐而 三折腰?”


袁枚是個豪放的人,聽完雇主的一席話后,不慍不怒,必恭必敬地向這位年長的白叟哈腰三 鞠躬。雇主意他昂首見禮,屈尊就教,異常歉疚,一壁匆忙一再答禮,隨行將制法全都教給了他。


起初,袁枚在撰寫《隨園食單》時,特地把這一種新制法收錄于書中,使之普遍流傳。袁枚 愿為豆腐折腰的故事,臨時傳為美談。


袁枚倡導吃豆腐,他說豆腐能夠有多種服法,甚么厚味都能夠入到豆腐里。在袁枚的動員 下,豆腐列人好菜,廣為風行,如浙江的“東坡豆腐”、蘭溪的“五香豆腐”、無錫的“鏡箱豆腐”、山 東的“三美豆腐”、江蘇的“八寶豆腐”、寧波的“三蝦豆腐” “蘑菇豆腐”、紹興的“單腐”、諸暨的 “雙腐”等,模樣形狀單一,厚味無限。


備案圖標.png吉公網安備 2202820200001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