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腐的歷史資料與典故63
據考證,豆腐的出現與西漢初年達官貴族追求養生之風和長生不老有關。據說,當時有人吃人奶來延年益壽,但這畢竟是昂貴與不切實際的,由于豆漿的制作方法比較簡單,為了延年益壽,人們開始使用豆漿取代人奶,靠豆漿養生。 2000多年前,漢王朝建立,寒高祖劉邦把淮南的土地分給了他最小的兒子劉長,公元前164年,劉長最小的兒子劉安世襲淮南王位。劉安養士數千煉制靈丹妙藥,當時最著名的有8位煉丹術士,那座山因此得名八公山。 在煉丹的過程中,豆漿與石膏偶然相遇,生成了潔白的固體狀,于是就發明了豆腐。豆腐的最初亮相竟然是以丹藥的身份,從此劉安被稱為豆腐鼻祖。1990年9月15日,首屆中國豆腐文化節舉辦,這一天正是淮南王劉安的誕辰日。 豆腐以營養豐富、物美價廉、食用方便、老少皆宜而深受人們的喜愛,同時它具有防病治病、延年養生的醫用價值。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到:“豆腐寬中益氣、和脾胃、下大腸濁氣、清熱散血”。而根據歷代醫書記載,豆腐和豆腐制品的醫用價值遠不止這些。據專家講,大豆制作成豆腐后,營養不但沒有流失,反而迅速增加,含有大量人體所需的鈣、鎂等微量元素。 具介紹,公元757年,當時的揚州大明寺和尚鑒真東渡日本,帶去了中華民族的多項傳統制作工藝,其中就包括豆腐的制作工藝。因此鑒真和尚被尊為日本豆腐行業的祖師。宋朝年間,中國豆腐又傳入了朝鮮。18世紀么到19世紀初期,有個叫李石曾的清朝兵部侍郎,他的一個公子到法國留學,把中國的豆腐制作工藝帶到的法國,豆腐由此傳入歐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