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上最健康的食物竟然最常見54
1.豆腐營養豐富,含有鐵、鈣、磷、鎂等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還含有糖類、植物油和豐富的優質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稱。大豆的蛋白質生物學價值可與魚肉相媲美,是植物蛋白中的佼佼者。大豆蛋白屬于完全蛋白質,其氨基酸組成比較好,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它幾乎都有。大豆可以直接烹調食用,人體對其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只有65%,而制成豆腐消化率可以提升到92%~95%。 2.制作豆腐的大豆中含有18%左右的油脂,大部分能轉移到豆腐中去。大豆油中的亞油酸比例較大,且不含膽固醇,有益于人體神經、血管、大腦的生長發育。 3.豆腐不含膽固醇,為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癥及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的藥膳佳肴。 4.豆腐含有豐富的植物雌激素,對防治骨質疏松癥有良好的作用。 "藥食同源"指,許多食物即藥物,它們之間并無絕對的分界線,古代醫學家將中藥的"四性"、"五味"理論運用到食物之中,認為每種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藥食同源"是說中藥與食物是同時起源的。《淮南子·修務訓》稱:"神農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可見神農時代藥與食不分,無毒者可就,有毒者當避。 網傳大明星陳坤為治療母親的皮疹、咳嗽、打噴嚏,挑選中醫用了“中南海”規格,交了“北京中醫藥大學”朋友。與之鮮明對照,“中南海”級別的中醫大師的處方卻非常下里巴人:用本地豆腐煮湯吃3天而已;我忝列“北中醫”教授,雖沒有和陳坤為友,但可確信,陳坤的“北中醫”朋友們必不至于故意“高大”“玄虛”其建議。 如果把中醫藥比如“豆腐”,那中醫人就是做豆腐和用豆腐來燒菜的人。“豆腐”本身有它的脾氣特質,中醫人需要用最溫和恰當的方式適應、運用其脾氣特質,平常得很,不太可能浮夸娛樂,也不大容易唯美或者好玩兒,最后是技臻于道的自然、和諧——恰如精致到極致的文思豆腐。 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里,豆腐“甘、咸,寒,有小毒。原曰性平”。有寬中益氣,和脾胃、消脹滿,清熱解毒,生津潤燥等功效。李時珍還說,豆腐這個食物是從漢代淮南王劉安開始,“凡黑豆、黃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綠豆之類,皆可為之”,多種豆都可以做豆腐。在淮南民間的傳說里,豆腐是煉丹的失敗品。煉丹就是煉仙丹,是沖著吃了長生、健康去的。豆腐雖然不是成功品——仙丹,但多少會有些仙丹的氣息,仙丹的追求吧。客觀上,豆腐的核心功效里抓住了一個“中”——中土脾胃,也就是后天之本,通過對脾胃的養護,幫助人維持和達到上上健康的狀態,這不也就是“仙”無病無災的境界嗎? 同時,豆腐畢竟是跌落凡塵的失敗品,不是仙丹,來不得夸大。尤其是在崇尚中正平實的中醫眼里,豆腐的“仙”氣必須言之有據,也必須保持闕疑、允許批判。 比如福建醫科大學的王丹妮、林清等人做了一個“豆腐”實驗,大意是給正常的和衰老模型的實驗老鼠吃“豆腐宴”,有的組吃得多,有的組吃得少,結果發現:第一,衰老模型組的老鼠與沒吃“豆腐宴”的正常老鼠比,前者明顯傻一些;第二,衰老模型組里,吃豆腐多的老鼠與吃得少的老鼠比,前者明顯變得聰明了,后者沒有明顯變聰明。可惜,還沒有摸透人吃多少豆腐才能剛剛好變得聰明一些。 在中醫藥學的傳統之中,論藥與食的關系是既有同處,亦有異處。但從發展過程來看,遠古時代是同源的,后經幾千年的發展,藥食分化,若再往今后的前景看,也可能返樸歸真,以食為藥,以食代藥。 中國中醫學自古以來就有“藥食同源”(又稱為“醫食同源”)理論。這一理論認為:許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藥物,食物和藥物一樣同樣能夠防治疾病。在古代原始社會中,人們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發現了各種食物和藥物的性味和功效,認識到許多食物可以藥用,許多藥物也可以食用,兩者之間很難嚴格區分。這就是“藥食同源”理論的基礎,也是食物療法的基礎。 中醫藥學還有一種中藥的概念是:所有的動植物、礦物質等也都是屬于中藥的范疇,中藥是一個非常大的藥物概念。凡是中藥,都可以食用,只不過是一個用量上的差異而已,也就是說法:毒性作用大的食用量小,而毒性作用小的食用量大。因此嚴格地說,在中醫藥中,藥物和食物是不分的,是相對而言的:藥物也是食物,而食物也是藥物;食物的副作用小,而藥物的副作用大。這就是“藥食同源”的另一種含義。 中藥與食物的共同點:可以用來防治疾病。 它們的不同點是:中藥的治療藥效強,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藥勁大”,用藥正確時,效果突出,而用藥不當時,容易出現較明顯的副作用;而食物的治療效果不及中藥那樣突出和迅速,配食不當,也不至于立刻產生不良的結果。但不可忽視的是,藥物雖然作用強但一般不會經常吃,食物雖然作用弱但天天都離不了。我們的日常飲食,除供應必需的營養物質外,還會因食物的性能作用或多或少的對身體平衡和生理功能產生有利或不利的影響,日積月累,從量變到質變,這種影響作用就變得非常明顯。從這個意義上講,它們并不亞于中藥的作用。因此正確合理地調配飲食,堅持下去,會起到藥物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1.更年期的“保護神” 有效的預防骨質疏松、乳腺癌和前列腺的發生。 2.預防心血管疾病 豆腐健腦的同時,還能抑制膽固醇的攝入。大豆蛋白顯著降低血漿膽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不僅可以預防結腸癌,還有助于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3.降低乳腺癌的幾率 制作豆腐的大豆中含有大豆異黃酮,可調整乳腺對雌激素的反應,日本婦女尿中的異黃酮濃度為美國、荷蘭婦女的100~1000倍,這與日本人常食大豆有關,也是日本相與歐美國家相比乳腺癌發生率較低的一個原因。此外,還可以有效的預防白血病,結腸癌,肺癌,胃癌等的發生。 4.抗血管 制作大豆中含有的皂苷,清除體內自由基,具有顯著的抗癌活性,具有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的功效。 5.牛奶的替代品 豆腐的營養價值與牛奶相近,對因乳糖不耐癥而不能喝牛乳,或為了控制慢性病不吃肉禽類的人而言,豆腐是最好的代替品。 6.補益清熱養生 豆腐為補益清熱養生食品,常食之,可補中益氣、清熱潤燥、生津止渴、清潔腸胃。更適于熱性體質、口臭口渴、腸胃不清、熱病后調養者食用。現代醫學證實,豆腐除有增加營養、幫助消化、增進食欲的功能外,對齒、骨骼的生長發育也頗為有益,在造血功能中可增加血液中鐵的含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