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慶隆豆腐機:豆腐是如何傳到日本的

46

日本人在酒館中品味豆腐料理時,通常會挑選涼拌豆腐或是豆腐火鍋。夏天吃涼拌豆腐、冬季吃豆腐火鍋現已成為了日自己的習氣。但在我國人看來,這兩種菜肴都不太好吃。涼拌豆腐只需把生姜和小蔥撒在涼涼的豆腐上,再澆上醬油就完成了。而豆腐火鍋則是先在鍋中把豆腐加熱,再蘸著橙醋食用。這兩道做法簡略的菜肴能讓人享受到豆腐原有的滋味,但現在的我國人并不會想去品味豆腐的原味,因此其味蕾很難感受到其間的甘旨。


在明治、大正年代研討我國的學者內藤湖南曾指出,關于日本文明來說,我國文明發揮著“鹵水”的成效。只有在豆乳中加入鹵水,才能做出豆腐。這一比方意味著,在初始的日本文明中加入我國文明的要素后,才終究構成了當今的日本文明。在向日自己解說日本文明與我國文明的聯系時,內藤湖南運用的豆腐的比方非常形象,非常風趣。



在日本,日語中對比常用的也是“去找塊豆腐撞死算了”。由于再怎樣用頭撞豆腐也是不可能撞死的,所以這句話多用來描述對方傻到了必定程度,現已無可救藥了。


當然,豆腐是我國創造的。有人以為,豆腐最早呈現于兩千多年前的漢代,由淮南王劉安創始,但這種觀念缺少史料依據。在6世紀的農學及烹飪巨著《齊民要術》中,也沒有呈現過有關豆腐的記敘。通常以為,豆腐是在宋代得到遍及的。


據稱,豆腐在奈良年代傳入日本。跟著6世紀時釋教的傳入,豆腐很可能是作為一種素食一起進入日本。1183年,“豆腐”一詞初次被記載到文獻當中。到了室町年代,豆腐一再呈現在寺院的記載里,成為了素齋中不可或缺的食材。


從古至今,日自己始終在研究豆腐的烹飪辦法。這與日本飲食長時間忌諱肉類有必定的聯系。豆腐成為了大家攝取蛋白質的重要途徑,因此受到了注重。


在江戶年代,日本出書了一本名為《豆腐百珍》的書籍。該書的作者并非廚師,而是大阪儒者曾谷學川。他原本是一名篆刻家,曾興辦過漢詩沙龍,并從成員那里獲得了很多有關豆腐的信息。所以,曾谷將其匯集成冊,出書了此書。


仔細想來,豆腐并沒有啥共同的滋味。盡管略帶甜味,還有些嚼頭,但總之是清淡的。但是關于廚師來說,卻沒有比豆腐更簡單烹制的食材了。

備案圖標.png吉公網安備 22028202000019號